6月26日,受国务院委托,审计署审计长侯凯向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集会作了《国务院关于2022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务收支的审计事情报告》。一年来,审计机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掌握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对审计事情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立足经济监督定位,聚焦财务财务收支真实正当效益审计主责主业,深入开展研究型审计,更好发挥审计在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中的奇特作用,以有力有效的审计监督效劳包管党和国家事情阵势。反应在今年审计事情报告中,主要体现为以下7个方面:
一、坚持和增强党中央对审计事情的集中统一领导,效劳包管党和国家事情阵势。坚持和增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推动新时代审计事情高质量生长的政治统领。近年来,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审计体制实现系统性、整体性重构,审计事情取得历史性成绩、爆发历史性厘革。一年来,审计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凭据党中央的安排要求,坚决做到如臂使指,党中央指哪儿打哪儿、打哪儿成哪儿,就像胳膊指挥手指那样,得心应手、使用自如,真正把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贯串于审计事情全历程各环节。如审计事情报告“中央财务治理审计”是遵循党中央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凭据宪法和审计规则定开展的,着重反应党的路线目标政策在财务领域的落实情况;“重点民生资金审计”是贯彻党中央坚持人民至上的要求,反应了审计事情落实党中央以人民为中心的生长思想的具体举措;“国有资产治理审计”是凭据党中央《关于建立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治理情况制度的意见》要求,连续揭示企业、金融、行政事业和自然资源资产等4类国有资产治理使用中保存的问题。
二、立足经济监督定位,准确掌握和高质量推进审计全笼罩。审计全笼罩是党中央、国务院交给审计的重大政治任务,要求审计对所有治理使用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的地方、部分和单位的监督权无一遗漏、无一例外,形成常态化、动态化震慑。一年来,审计监督如影随形,兼顾质量和效率,着力消除监督盲区和死角。特别是对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单位、重点人员开展深度监督,在资金运用和权力运行中感应审计像影子一样时时在身边,始终对执法和监督怀有敬畏之心。审计事情报告中反应的审计项目都有一定比例的资金抽查量,反应的所有问题都有对应的财务财务数据支撑,得出的所有结论都用数据说话、用事实说话、用现场发明说话,始终做到论从事出、以事立论。如“中央财务治理审计”着重关注了组织财务收入、中央预算分派和投资计划治理、中央决算草案体例、对地方财务监管等4个要害环节;“中央部分预算执行审计”明确了部分本级预算执行总体相对规范,但所属单位仍问题多发,是今后一个时期部分预算执行审计的重点,并着重揭示了部分所属单位利用部分职权或行业资源违规牟利、收费或转嫁摊派的问题。“重大违纪违法问题线索”中对行业性、系统性糜烂问题和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等糜烂重灾区进行了重点、深入揭示。
三、深入开展研究型审计,不绝提升审计事情质量和水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强国建设、民族再起新征程上,审计担负重要使命。研究型审计是推动新时代审计事业高质量生长的必由之路。一年来,审计立足做到如雷贯耳,坚持依法审计,做实研究型审计,努力打造经济监督的“特种步队”,以高质量的审计结果为党中央治国理政提供决策参考,通过自身努力赢得良好声誉。一是把立项当课题研究。把研究作为前置准备,立项前先把相关部分计划、行业计划、地区计划、预算安排、项目计划了解清楚,把涉及的重大政策、革新要求、生长偏向研究透彻,科学确定审计项目。如审计事情报告“重点民生资金审计”就着重反应了就业、住房、教育、乡村振兴等4项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专项资金,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二是把问题当课题研究。在全面客观反应财务财务收支真实正当效益问题的同时,沿着“资金—项目—政策—政治”主线,做到首尾循环、双向领悟、正反可逆。如审计事情报告“中央财务治理审计”情况中,反应了一般公共预算与其他预算界限不清、政府投资基金未按要求聚焦解决融资瓶颈等不切合中央关于财务体制革新要求的问题;“重大项目审计”情况中,反应了基础研究和要害焦点技术攻坚相关任务安排和要求偏离预定目标等不切合政策初志的问题。三是把审计建议当课题研究。立足党中央新安排新要求,结合审计发明,提出4条建议。其中:“推动宏观调控政策统筹兼顾,增强时效性和精准性”主要是落实中央经济事情集会要求,结合专项债券、金融等领域发明的具体问题,从积极财务政策、稳健钱币政策及政策之间衔接协同等方面提出的;“稳步推进重点领域和要害环节革新,为实现高质量生长打下坚实基础”主要是针对预算分派治理保存诸多薄弱环节、重大政策落实执行不到位等问题提出的;“着力防备化解重大经济金融危害隐患,严格监督约束权力运行”主要是针对金融危害、国企重大投资损失危害、资源情况政策落实执行不力等问题提出的;“增强财务资金绩效治理,严肃财经纪律”主要是针对预算绩效治理较为薄弱、落实中央八项划定精神和过紧日子要求不严格等问题提出的。
四、坚持人民至上,把看好和推动用好民生资金作为审计最大的为民情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审计要聚焦推动兜牢民生底线,紧盯人民群众最体贴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年来,审计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生长思想,以推动兜牢民生底线为目标,坚持人民至上,把推动解决老黎民最体贴、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审计着力点和切入点。一年来,组织全国开展就业、住房、教育、乡村振兴等民生项目,深入揭示了失业补贴被蚕食、政府持有的公租房被违规融资典质和担保、部分学校违规收费和处理资产、一些地区拖欠截留农户分红和务工人为等侵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通过催促问题整改,有力推动惠民富民政策落实,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宁静感。
五、深入揭示重大经济危害隐患,推动更好统筹生长和宁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统筹生长和宁静,增强忧患意识,是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一年来,审计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宁静观,始终把揭示危害隐患摆在越发突出的位置,充分发挥触角广泛、反应快速等优势和经济运行“探头”作用,结合具体审计领域,深入揭示重大经济贪腐、重大财务舞弊、重大会计失真、重大生态损毁等突出危害,实时反应影响经济宁静的苗头性、倾向性、普遍性问题,严肃查处饮鸩止渴、铤而走险、危害绑架等恶意行为,推动源头治理、防患于未然。如“中央财务治理审计”情况中,深入揭示了49个地区违规新增隐性债务415.16亿元、20个地区违规刊行专项债券198.21亿元、54个地区至2022年底暂付款余额1481.39亿元等影响财务宁静的问题,推动有效缓解地方财务窘迫状况;“国有资产治理审计”情况中,逐项揭示了4类国有资产治理中保存的企业资产治理杂乱、金融危害资产底数不实、行政事业资产配置使用不敷集约高效、生态情况危害隐患仍未消除等影响国有资产宁静的问题。推动有效防备种种危害连锁联动,越发积极主动应对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牢牢守住不爆发系统性危害的底线。
六、坚持反腐治乱,充分发挥审计在自我革命中的奇特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高度重视、充分发挥审计在反腐治乱方面的重要作用,更好发挥审计在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中的奇特作用。审计专司经济监督,没有利益羁绊,在制约和监督经济权力运行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年来,凭据党中央关于深化标本兼治、一体推进不敢腐不可腐不想腐的安排要求,审计坚决查处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的糜烂,坚决查处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的糜烂,坚决查处群众身边的“蝇贪蚁腐”,共发明并移送重大违纪违法问题线索300多起,共涉及1800多人。审计事情报告对重大问题线索逐条梳理,深入剖析出相关违纪违法问题的4个特征:一是行业性、系统性糜烂突出,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是重灾区,二是政商关系界限不清,公器私用问题凸显,三是下层“微糜烂”和“小官大贪”时有发明,啃食群众获得感,四是财经纪律执行松弛,扰乱财经秩序。关于有关部分和地方靶向发力、标本兼治发挥了积极作用。
七、审计整改总体花样开端成型,审计整改“下半篇文章”越发权威高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审计整改“下半篇文章”与审计揭示问题“上半篇文章”同样重要,必须一体推进。一年来,审计在事情中坚持边审计、边建议、边催促整改,审计整改事情权威进一步树立、效率进一步提升,全面整改、专项整改、重点督办相结合的审计整改总体花样开端成型。一是全面整改效果显著。至2023年4月,已整改问题金额8501.11亿元,完善制度2900多项,追责问责1.4万多人。二是专项整改领悟协同。有关部分凭据事情职责,牵头开展专项审计整改,增强种种监督领悟协同,打出一套审计整改“组合拳”,有效形成整改协力。如中央组织部将审计及整改结果作为考核、任免、奖惩被审计领导干部的重要参考;全国人大常委会相关机构对审计查出突出问题开展跟踪监督,把审计及整改情况作为监督政府优化财务资源配置的参考;中央审计办、审计署开展审计整改情况专项审计视察,推动压拭魅整改责任、增强整改质效。三是重点督办总体顺利。审计与纪检监察部分建立健全审计查出重大问题线索实时移送、实时核办、实时反响机制,以审计监督为起点、以案件核办为切入点、以地方主体责任落实为落脚点的领悟协同事情机制开端形成,根除了一些严重阻碍革新生长的“毒瘤”,惩办了一批侵害群众切身利益的“蝇贪”。
下一步,审计机关将凭据党中央、国务院安排要求,加大对审计事情报告反应问题整改情况的跟踪催促力度,全面整改情况将于年底前依法通告。